通往國外的郵件,常常可以代表一個地區
(或國家)的形象,所以郵票或是郵戳的設計,往往比上面改了什麼名稱要來得高明也引我好奇。
這次想要寄一封明信片到上海,比較一下兩地的郵戳與郵票。

我這次貼的郵票是日本1992年發行的花鳥系列,從東京寄到中國地區的明信片耗費80圓日幣,所選得的明信片是購自六本木的
國立新美術館(→看照片)位於地下一樓的MUSEUM SHOP名為「
SFT─Souvenir From Tokyo」,SFT的LOGO係由日本超紅的平面設計師
佐藤可士和延續了國立新美術館的風格設計,甚至A到Z的英文字型也成為銷售商品,而空間則由著名設計師
形見一郎塑型,SFT裡面還附設了一個「
SFT Gallery」,開幕第一檔展出的是「
From Tokyo」,邀集了22位日本與海外的藝術家以「
東京」為靈感,設計出超過百張的明信片,現場同時販售,好玩的展覽當然不僅於此,其中五款設計還由
UT─Uniqlo T Shirt(Uniqlo的LOGO也是佐藤設計)印製成T恤裝在罐子裡販售,顯示的不單只是一個明信片展覽,還有來自世界各地而匯集於東京才有的創意呈現方式。而我從這裡抽出了一張明信片是由瑞典的設計師
Sara Berner設計,看似和式的配色法則中,又流露出現代的線條結構語彙,多少似乎也呈現了東京或是日本不斷的在傳統中求創新,也樂於或者善於與國外設計師合作中擷取更多不同的靈感激盪。
這張上面標有地址3333弄
(也太多弄了吧!)的明信片幾天後到達?到達後的郵戳為何?有請毛哥公佈,同時我也在東京等待一張飛自上海的明信片故事。
1 則留言:
呵呵,真的就是3333弄,感受到上海的地大了吧?!
張貼留言